【医者仁心】(二)行管期间全民在家·朝夕相见是好是坏?

亚庇武吉巴登亲善医院精神科医生邱荟菱表示,其实任何事情都有正反两面,是好是坏全凭当事人如何看待,平时聚少离多的家庭在行管期间,因为相处的时间徒增百倍,甚至可能会有更多的摩擦与争执。

她指出,特别是家裡有精神病患者,照顾病人的家属若具有“高表露情绪”(High expressed emotion),即病人家属对病患行动举止过分斥责与批评,并过分介入患者生活,一半以上的病患若一星期多过35个小时被高涨情绪压迫,将会导致他们的病情复发或恶化。

邱荟菱:行管期足不出户,一家人在一起,是好是坏,凭人们自己决定。

经济压力引发家暴
此外,邱荟菱表示,行管令实行以后所带来的种种不便,特别是经济上的压力,可能会引起家暴事件,“女性普遍来说在家暴事件都扮演受害者的角色,行管令让她们更难以逃离施暴者。”
她说,小孩如果目睹或是惨遭施暴必定会影响他日后的情绪管理,更甚的是可能会导致他患上精神疾病。 她指出,如果身边的人或个人遭遇家暴,可以致电妇女援助组织(WAO)热线( +603 7956 3488)(24小时),SMS/WhatsApp TINA( +6018 988 8058)(24 小时)或报警求助,也可到任何政府医院的一站式危机中心(One stop crisis center)寻求援助。 学习正念活在当下

惟邱荟菱表示,换个方向思考,行管令期间一家人在一起也何尝不是一个增进感情的好机会,夫妻之间运用良好的沟通方法,解决长年累积下来的矛盾, 耐心倾听对方的需求,从而作出适当的改变和退让。与孩子相处,要互相尊重,避免使用命令式的方式沟通,把奖励与惩罚的平衡点拿捏到位,让他们在行管令期间学会独立和分辨对错的能力。

她表示,民众也可利用这段时间,好好关心自己,对自己好一点。

“学习正念(Mindfulness),察觉当下的状态,活在当下。正念可以让你全神贯注做当下应该完成的任务,从而减少对往事的懊悔,对未来的徬徨。有兴趣学习正念者可以下载应用程序,或上网查询相关资料。”

在行管期间要如何好好地放鬆心情?许佳雯分享了一些小贴士。

如何好好放鬆心情?

在行管期间要如何好好地放鬆心情?武吉巴登亲善医院精神科医生许佳雯分享了一些小贴士:

方法一:限制上网时间

由于网络上有太多的假新闻,无可否认的是这些假新闻确实会影响每一个人的心情和情绪,所以人们必须限制自己每天上网时间,只在特定时间上网或浏览最新疫情消息或与朋友互动。

方法二:花时间及专注在你可以控制的事情上

在这段时间,大家更应该配合政府及有关当局的指令——待在家中( Stay at home),非必要时别出门(除非是粮食吃完需添购,或者是生病了需要去医院看医生或複诊。)

Stay at home─在家可做的事:

" 可以做些放鬆身心的活动,例如运动、瑜伽、研究菜色,听听音乐等。

" 时时刻刻勤洗手,尽可能勿触摸眼、耳、口、鼻。

" 保持身体健康及提高免疫力、确保睡眠充足及好好地调节压力。

方法三:让自己忙于其他事情

我们可以好好利用这段时间去做一些因为平时忙碌工作而没能抽出时间去做的事。例如:

" 运动,瑜伽

" 趁这段时间和家人(父母/孩子)好好聊天

" 和孩子一起玩益智游戏、拼图等

" 研究菜色和甜点

" 好好让自己休息/睡觉

" 在家看看书/小说、电影、连续剧或是其他的兴趣例如画画等

方法四:预留一些时间与空间让自己去担忧

曾有心理分析师分享说,当你有负面或担忧情绪时,不需要一直去压抑,因为越是压抑情绪反弹会更加大。

我们所要做的是要拥抱及接受自己有负面及担忧的情绪,然后好好正视这些情绪,而不是逃避。

接受自己的无助与不知所措是正常的,建议大家可尝试改变思维、活在当下,并好好运用自己现在所拥有的,而不只是为了所缺乏的而感叹,并好好尊重自己的感受。

方法五:向你的好友发洩情绪

若真的觉得情绪压力实在让人撑不下去时,请记得找亲友倾谈,或向心理治疗师或辅导员等专业人士求救。

冠病疫情当前,身心理防疫都重要。

专业团队提供心理援助

武吉巴登亲善医院精神专科医生李诗洁表示,冠病疫情会引起恐慌和心理压力, 甚至会引起忧虑、失眠、心理导致生理状况,例如头昏、头疼、身体不舒服,各社会阶层人士从幼儿、青少年、成年人与老年人都可能面临心理压力的状况。

她表示,配合我国于3月18日实行的行管令,武吉巴登亲善医院在院长阿末加比尔医生的带领下成立了一支队伍,队员包括精神科专科医生、临床心理治疗师、医生、护士和医疗助理来为社区提供心理援助 (psychological first aid)。

她表示,由于这次疫情不同以往, 无法为民众面对面提供心理援助,因此该服务内容包括心理援助、精神健康宣导,以教导民众如何疏导自己的情绪来面临这次疫情,群众不只需要生理防疫知识,也需要心理防疫。

她表示,该院开启了网上脸书心理援助(Facebook Hospital Mesra Bukit Padang)予需要帮助的人们,该项免费服务从3月18日开始至今已为无数人服务,当中包括西马民众寻求咨询。

李诗洁表示,该院也与沙巴大学合作开启了COVIDcares: Sabah Virtual Mental Health & Psychosocial support 脸书为民众提供心理援助。

该脸书专页是由亲善医院、伊丽莎白女皇医院精神专科医生、沙巴大学精神科教授与学生联手设立,以为沙大学生和民众提供心理援助。

曾凡杰:心理急救(PFA)旨在减轻急性压力和创伤的影响,并帮助处于危机中的人们有效地应对逆境。

心理谘询服务管道

另外,武吉巴登亲善医院精神专科医生曾凡杰医生及哲斯顿医疗中心(JMC)神经科专科医生库马尔列出政府与私人界心理咨询服务与求助热线如下:

1. 沙巴卫生局求助热线

a. 武吉巴登亲善医院

i. 线上精神和心理服务脸书专页(MHPSS https://www.facebook.com/hmbpsbh)

ii. 医院行动室——由亚庇地区心理学家负责,拥有两条直达专线和两条流动电话专线。服务时间早上8时至下午5时。服务对象包括为冠病确诊者、受调查者(PUI)、 受隔离者(PUS),以及卫生局医护人员提供支援,电话(088-230987)。

iii. 所有沙巴县由各心理专科医生带领,并由各县联络员和武吉巴登亲善医院心理医生协助。

2. 心理与情绪方面的谘询可在各政府医院获得

3. 私人领域心理学家提供线上谘询:

a. Ms Preet Kalsi – Jesselton Medical Centre

b. Ms Atiqah Chew Abdullah – Jesselton Medical Centre

c. Mr Alan Oh – Gleneagles Kota Kinabalu

4. 沙巴大学心理科部门

5. 目前在亚庇有5位私人心理专科医生可供联络:

a. Dr Leonard Oliver – Klinik Pakar Dr Leonard

b. Dr Chew CY – Klinik Dr Chew

c. Dr Edmund Guntis – Jesselton Medical Centre

d. Dr Lew Sheau Voon – KPJ Sabah Specialist Hospital

e. Dr Kumaraswami Kannan – Jesselton Medical Centre, Gleaneagles Kota Kinabalu 和KPJ Sabah Specialist Hospital

6. 马来西亚医药协会─ 心理急救(Psychological Firs Aid)热线

甚么是心理急救?(Psychological Firs Aid)

由急救人员提供在线或电话服务,由武吉巴登亲善医院和马来西亚沙巴大学负责培训。

曾凡杰指出,心理急救(PFA)旨在减轻急性压力和创伤的影响,并帮助处于危机中的人们有效地应对逆境。 PFA旨在用于紧急情况,包括灾难和恐怖袭击。精神健康从业人员可以在所有环境中应用PFA。 它也可以用作公共卫生工具,以满足严重事件后的精神需求,并可以作为增强社区适应力的一种手段。它包含了融洽和反思性聆听、需求评估、优先次序、介入及性格。如有需求,即病人有更严重症状,将转诊至医院进行进一步评估 和治疗。

此外,马来西亚卫生局现今与DoctorOnCall 推行了网站谘询疫情以应对民众的对疫情的焦虑。民众可浏览(http://www.moh.gov.my/index.php/pages/view/2019-ncov-wuhan )每天早上8时30分至下午5时。 (请按扭‘Tanya Doktor’)

或(https://www.doctoroncall.com.my/coronavirus?lang=en)

亚庇武吉巴登亲善医院与沙巴大学合作开启COVIDcares脸书为民众提供心理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