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把关】如何协助自我封闭的人?

您身边有人因为长期不愿意出门或拒绝和外界接触,而被贴上「宅男」、「宅女」的标签吗?这种自我封闭的倾向是如何造成的?我们应如何帮助他们?疫情期间,您是否曾经陷入孤独感中求助无门?我们应该如何自救?

从心理健康的角度分析,一般患有忧郁症、社交焦虑症和思觉失调的人因其本身的病症而对外界的刺激较敏感,加上他们曾经在社交生活中有过不愉快的经历,导致他们再也不愿和外界接触。然而,这种应激反应会影响他们的情绪,使他们的自我价值感和自信心低落。当他们意识到长期「宅」在家使他们跟外界脱节,想重新融入外面的世界却更为困难。如果这时再经历不快,无疑会强化他们原先的想法,认为逃避才是保护自己的唯一方式。

要解决问题,首先必须找出他们不想出门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如果我们想帮助他们,千万要避免使用「责骂」或是「指令」的方式跟他们沟通,譬如对他们说:「你很没用哦」、「你应该要……」、「你快点和我一同去……」等等,这样只会加剧他们的挫败感,令他们更加抗拒踏出第一步。最理想的做法是成为他们的同伴,尝试走入他们的内心世界,理解他们,鼓励他们,与他们共度难关。如有需要,可以考虑寻求医生或专业人士的帮助。

疫情阻隔了人与人之间正常的联系,在隔离期间许多人都会经历孤独与寂寞。尽管互联网社交软件的语音、视频、生活分享等功能足以维系,可以满足联系的基本需求,却无法提供面对面交流的真实与亲切体验。

虽然社交隔离是防止病毒进一步扩散的无奈之举,但对于儿童与青少年来说,压抑的生活与窒息的孤独感像病毒一样可怕。

 

Alone不是loneliness

为了提升心理健康,我在这里分享一些贴士:

(一)自我觉察

觉察一下,发生了什么,自己都有什么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对自己产生了多大程度的影响,静下心来进行自我的觉察有助于缓解焦虑。

(二)接纳变化

理解并接纳疫情中自身情绪和身体的变化,这是应对危机的正常反应,把情绪反应维持在可控制范围内。接纳这些变化和反应,是克服不良情绪的开始。

(三)保持能量

就是保持体能,尽量维持原有的生活方式和习惯。注意卫生、保证休息、合理饮食、维持身体的良好状态,这有助于稳定和提升自身免疫力。

(四)合理宣泄

适当户内运动,增强体质和免疫力。通过一定的方式倾诉,如和人交谈、写信、写日记倾诉等;听一些有好处的内容,如听喜欢的音乐、听新闻娱乐等,了解新鲜事、放松心情;转移注意力,释放多余的负能量,如玩一会儿游戏、动手做点工艺等。

(五)相互陪伴

多和家人沟通,表达自己的感受。通过电话或微信与朋友多互相交流,彼此安慰,相互鼓励,相互支持;得到鼓励和支持,找到信心和勇气。

(六)为所当为

找回对生活的掌控感,有事可做能减少过度关注疫情信息对自己的负面影响。

(七)寻求帮助

要记住,自己永远不是孤单一人面对疫情。我们开始学会与疫情一起相处,如果「宅」在家的情况引致心理健康亮起红灯应尽快寻求帮助。可以建立起网上社交活动,让彼此的心更靠近。

这场疫情,相信许多人都意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强大的信念和意志力不仅能把自己武装起来,必要时也是他人坚实的后盾。因此,如果力所能及,每个人应主动关怀周围寂寞的人,这样会让世界更美好。